百万高清网络摄像头_百万高清网络摄像机实时看需要多大带宽

时间:2024-06-04 12:35:05编辑:莆田seo君

一个网络摄像机需要多大的带宽?

占多少带宽就是码率或码流与摄像机类型无关,只与视频编码器相关,降低码率一般以图像质量或帧率为基准,如果采用CIF分辨率,码率建议用每路视频256K以上推荐512K,用4CIF或D1分辨率码率建议每路视频1M以上推荐2M。实际使用中码率都是可调的。主要因素是:视频编码分辨率和压缩信噪比分辨率越大码率越大,相同条件下采样4CIF分辨率码率大于采用CIF分辨率,信噪比越高占用带宽越小。视频编码算法例如MPEG-4或H.264等,相同分辨率相同信噪比下H.264码率小于MPEG-4。扩展资料:网络摄像机参数设置网络摄像机要设置IP地址、授权帐户和视频参数等按照菜单设置。用IE浏览器来设置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出厂时都有一个默认IP地址和管理帐户。在本地进行监控录像需要1台电脑和1套专门的软件,可以进行24小时监控录像。电脑可使用普通办公用的电脑,需要录像就要多配硬盘,一般一路视频图像每小时所需存储量按压缩格式不同自150~500MB不等。监控录像软件由网络摄像机厂家提供可设置定时录像、侦测录像等等。对宽带路由器或防火墙要设置ADSL用户名、密码,可以自动拨号;如果没有固定IP地址,要设置DDNS动态域名解析;要设置端口映射,为每台网络摄像机映射一个端口,1个IP地址可以带多路网络摄像机,这就用端口号来区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摄像机

计算机连接10台百万高清网络摄像机适时录像交换机需要多少带宽

最好使用千兆的交换机 因为网络高清的摄像机一般带宽在5M左右,10台就是50M 而路由器是使用率在50%左右,而百兆也就是刚好50M 满载的刚好 但容易造成视频延时 卡顿 ,所以像深圳施耐安的网络监控系统超过10路都建议使用千兆的交换机 其实成本也相差不大

百万高清摄像机的目前网络带宽百万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应用

目前25帧实时720P高清晰录像与传输码流为500K-3Mbps,平均为1Mbps左右,码流与D1相当,百万高清摄像机与后端录像机先是通过局域网形成闭路监控,局域网的网络带宽足够满足高清传输。但是如果需要互联网远程监控,则不一定就传输百万高清,因为波粒的数字百万高清摄像机支持双码流,本地高清路录像,而远处则可以根据带宽情况选择用CIF分辨率远程监控。

13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传输时需要多大的带宽?怎么计算的?

130万像素的网络摄像机,其传输带宽大约需要1Mbps的带宽。为了了解视频的码率、帧率、分辨率,我们先来看看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文件一般涉及到三个参数:帧率、分辨率和码率。   帧率:每秒显示的图片数。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16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此现象称之为视觉暂留。并且当帧速达到一定数值后,再增长的话,人眼也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   分辨率:(矩形)图片的长度和宽度,即图片的尺寸  码率:把每秒显示的图片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影响体积,与体积成正比:码率越大,体积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体积=码率×时间)   帧率×分辨率=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单位应该是若干个字节)   压缩比=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码率 (对于同一个视频源并采用同一种视频编码算法,则:压缩比越高,画面质量越差。)   所谓“清晰”,是指画面十分细腻,没有马赛克。并不是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简单说: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但是,事实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同样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   在视频压缩的过程中, I帧是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是独立帧。而P帧则是参考I帧进行帧间图像数据压缩,不是独立帧。在压缩后的视频中绝大多数都是P帧,故视频质量主要由P帧表现出来。由于P帧不是独立帧,而只是保存了与邻近的I帧的差值,故实际上并不存在分辨率的概念,应该看成一个二进制差值序列。而该二进制序列在使用熵编码压缩技术时会使用量化参数进行有损压缩,视频的质量直接由量化参数决定,而量化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压缩比和码率。   视频质量可以通过主观和客观方式来表现,主观方式就是通常人们提到的视频清晰度,而客观参数则是量化参数或者压缩比或者码率。在视频源一样,压缩算法也一样的前提下比较,量化参数,压缩比和码率之间是有直接的比例关系的。   分辨率的变化又称为重新采样。由高分辨率变成低分辨率称为下采样,由于采样前数据充足,只需要尽量保留更多的信息量,一般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结果。而由低分辨率变成高分辨率称为上采样,由于需要插值等方法来补充(猜测)缺少的像素点,故必然会带有失真,这就是一种视频质量(清晰度)的损失。 压缩前数据量(体积)=分辨率×帧率130万像素经过压缩以后,压缩率去处系统开销以后,一般在30倍以上,所以:1300000*25(帧)/1024/30(压缩率)=1057Kbps

13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传输时需要多大的带宽 怎么计算的

130万像素的网络摄像机,其传输带宽大约需要1Mbps的带宽。为了了解视频的码率、帧率、分辨率,我们先来看看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文件一般涉及到三个参数:帧率、分辨率和码率。   帧率:每秒显示的图片数。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16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此现象称之为视觉暂留。并且当帧速达到一定数值后,再增长的话,人眼也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   分辨率:(矩形)图片的长度和宽度,即图片的尺寸  码率:把每秒显示的图片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影响体积,与体积成正比:码率越大,体积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体积=码率×时间)   帧率×分辨率=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单位应该是若干个字节)   压缩比=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码率 (对于同一个视频源并采用同一种视频编码算法,则:压缩比越高,画面质量越差。)   所谓“清晰”,是指画面十分细腻,没有马赛克。并不是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简单说: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但是,事实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同样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   在视频压缩的过程中, I帧是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是独立帧。而P帧则是参考I帧进行帧间图像数据压缩,不是独立帧。在压缩后的视频中绝大多数都是P帧,故视频质量主要由P帧表现出来。由于P帧不是独立帧,而只是保存了与邻近的I帧的差值,故实际上并不存在分辨率的概念,应该看成一个二进制差值序列。而该二进制序列在使用熵编码压缩技术时会使用量化参数进行有损压缩,视频的质量直接由量化参数决定,而量化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压缩比和码率。   视频质量可以通过主观和客观方式来表现,主观方式就是通常人们提到的视频清晰度,而客观参数则是量化参数或者压缩比或者码率。在视频源一样,压缩算法也一样的前提下比较,量化参数,压缩比和码率之间是有直接的比例关系的。   分辨率的变化又称为重新采样。由高分辨率变成低分辨率称为下采样,由于采样前数据充足,只需要尽量保留更多的信息量,一般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结果。而由低分辨率变成高分辨率称为上采样,由于需要插值等方法来补充(猜测)缺少的像素点,故必然会带有失真,这就是一种视频质量(清晰度)的损失。 压缩前数据量(体积)=分辨率×帧率130万像素经过压缩以后,压缩率去处系统开销以后,一般在30倍以上,所以:1300000*25(帧)/1024/30(压缩率)=1057Kbps

上一篇:英雄联盟新手攻略_英雄联盟LOL新手怎么玩攻略

下一篇:ppt的背景怎么弄_ppt背景图片背景1怎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