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率计算一般使用如下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2、简单来说,就是用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总数。
3、在这条基本公式的基础上,各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失业率计算的方法稍作调整。
4、比如说美国对“失业”这一概念的定义就有所不同。
5、美国的失业率是通过家庭调查得出的。
6、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社会调查,其数据的统计,都是通过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来推算总量的,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算进去,因为那样做会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操作起来会非常困难,很不现实。
7、美国劳工部每个月都会调查5万个家庭来计算劳动力总数和失业率,这5万个家庭就是上面所说的样本,通过这5万个家庭的失业率,来推算全国失业率。
8、最终结果跟实际情况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偏差不会很大,是在调查者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失业率统计方法1、失业率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为直接计算法,就是登记的失业人数除以总劳动人数后得到失业率。
2、失业率的第二种计算方法要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计算,因为失业率和通胀率存在反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通胀率,用百分之百减去通胀率,便可得到失业率。
3、失业率计算一般使用如下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计算公式是什么1、失业率=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处于适合参加劳动的阶段,作为生产者统计的人口。
2、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失业原因可分为:
3、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
4、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
6、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7、季节性失业: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8、季节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
9、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10、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
11、非自愿性失业:如果工资品(wage-goods)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