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是哪个朝代
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御史大夫主要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作为丞相副手处理政事,因此有副丞相之称;另一个则是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之长,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丞相。 御史大夫介绍 御史大夫,中国古代官名,秦朝中二千石,唐初从三品,之后逐渐变为正三品,元朝从一品。秦朝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汉代时,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东汉时又改名司空,大司空和司空仍为三公之一,但均已不再是最高的检察长官。魏晋南北朝时,御史大夫官职又偶有恢复。隋唐之后的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最高的检察官,但不再有秦汉三公的权位。明代改御史大夫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一职遂废。 御史大夫主要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作为丞相副手处理政事,因此有副丞相之称;另一个则是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之长,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丞相。其升任方式一般是丞相之位空缺,由御史大夫担任。
御史大夫是哪个朝代?
御史大夫是秦朝的。御史大夫始设于秦代,是负责监察的官员。他和丞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地位最高的中枢要员之一。但级别又较丞相、太尉稍低: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丞相和太尉都是秩万石,而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二千石分四个等级,依次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中二千石是其中的最高等级。职责参与司法审判权。一般案件的审理,由九卿之一的廷尉负责,但一些大案要案,皇帝也可以直接让御史来审理。如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骂秦始皇后逃亡,秦王朝追查同案犯,即“使御史悉案问诸生”。有些重大案子在廷尉审后,皇帝还让御使审阅决狱材料,平断廷尉审理得是否符合法度。